6月20日下午,刘春波教授为外国语学院师生作了一场题为“吉本芭娜娜文学的后现代解读”的精彩讲座。讲座由学院副院长王爱民主持。
刘春波,长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日语系主任。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吉林省分会常务理事,吉林省委统战部欧美同学会理事。2004年9月至2005年9月,日本京都同志社女子大学研究员。2015年9月至11月,日本埼玉县国际交流中心学习。主要从事日语教育与日本文学研究,近年来在《文艺争鸣》等学术期刊发表10余篇学术论文。主持省级课题3项。
刘春波首先介绍了吉本芭娜娜及其代表作。吉本芭娜娜原名为吉本真秀子,于1964年生于东京,是日本当代文坛的代表人物之一。作品以小说为主,还有随笔、游记等。1988年,其代表作《厨房》由福武书店出版,以吉本芭娜娜的笔名正式登入日本文坛,该篇小说获得了第六届“海燕新人文学奖”,其在国际文坛也得到了广泛认可,在34个国家和地区发表了译著。
随后,刘春波从吉本芭娜娜文学的语境、被“淹没”的男性形象、吉本芭娜娜的“超现实”主题、“旅行”主题、“幸福”主题等五个方面对吉本芭娜娜的作品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刘春波在总结时指出,吉本芭娜娜的作品以日本现代都市生活为背景,反映了后工业社会日本人的生存状态,在日常生活中重新审视了日本人,尤其是年轻人的价值观、家庭观、爱情观、幸福观等诸多方面,对于我们了解当下多元化的日本人文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与学术价值。
本次讲座使日语专业的师生们对日本文学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吉本芭娜娜文学中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不愤世嫉俗,不幽怨仇恨,自然流露出了一种从容与淡定、温暖与希望。其静默的笔端下隐含着一颗火热的内心,她从不同视角来发现幸福,体验幸福,并与我们一起来分享幸福,是一个大胆追求幸福的人。大家纷纷表示,吉本芭娜娜对幸福主题的把握与深刻思考是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联系的,让大家学习到了无论身处何种困境,在灵魂深处始终都要对幸福保持深切的渴望,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通讯员:高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