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上午,政法学院教学工作坊系列论坛第一讲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交流会在文科楼举行。政法学院全体教师、图书馆信息检索教研室教师、马克思主义学院部分教师和政法学院部分外请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由政法学院副院长徐敏和李菲主持。
本次论坛首先邀请了我校学报编辑部主任、吉林省高校首批“学科领军教授”、吉林省教学名师、视频公开课《汉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主讲教师邹德文教授作为主讲嘉宾。邹德文以“教学感悟(心得)”为题,为参会教师作了一次生动活泼的经验分享。在分享过程中,邹德文教授博古通今,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详细讲述了教师如何备课、授课以及助课。他认为,在备课阶段,教师首先应该秉承“三热爱”的精神理念,即热爱教学、热爱学生和热爱学科。其次,在备课内容上,要以宏观与微观、广博与专精、传统与前沿为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学生能够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最后,要从学生角度考虑,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并以此来决定课程讲授的难易程度。同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通过逻辑启发向学生传播知识,并结合相应的教学技巧、语言表达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课堂当中。此外,邹德文也提出在后期的助课中,教师要主动联系学生,教学相长,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反馈,参与教学设计,及时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随后,我校青年骨干教师、政法学院图书馆学专业学科带头人刘宝瑞就教学设计与教学准备进行经验分享。刘宝瑞教授以《评估专家来了,我们如何上好一节课?》为题,就如何对待评估和专家、教师如何展示教学内容、教师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师如何控制课堂等问题与参加活动的教师进行了充分交流与分享。在态度方面,刘宝瑞主张教师对待课堂要认真而不刻板、对待知识要笃信而不迷信、对待专家要敬重而不敬畏。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主张教师要处理好教学与学习、教学与科研、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主张内容新、课程信息量大、深入浅出。在PPT的制作上,她强调要有理论储备和知识敏锐性,在讲课过程中要把握好课程目标、知识重点、扩展知识、素材图片选择。在课堂控制方面,刘宝瑞教授主张引导比给予更重要,并就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等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此次交流会是政法学院教学工作坊系列论坛的第一讲,今后,政法学院还将举办教学工作坊系列论坛,积极促进青年教师与学院共同成长。



(政法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