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云峰,男,中共党员,教授,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吉林省高光谱偏振遥感与典型地物目标识别创新团队负责人,吉林省地理学会理事、吉林省遥感学会理事、吉林省自然科学辩证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双语教师网络联盟副秘书长,现任长春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兼创新创业学院院长。
笔耕不辍搞研究
“学习是一个艰苦磨炼的过程,科研更是一个漫长求索过程。如果说身体是我的第一生命,那么科研就是我的第二生命。”视学问如同生命,这是他为学的价值选择。
他坚持为本科生上课,为本科教学贡献自己的智慧力量;他坚持利用节假日、下班等休息时间开展学术研究。为了收集偏振遥感研究第一手数据,他必须在雪季寻找无干扰的野外环境,连续几日蹲守进行实验。“已经记不清有几个春节假期没有安心的与家人团聚了……”他略有遗憾地感叹道。在万家团圆、举家欢乐的节日里,他带领着年轻的研究团队冒着严寒、冒着风雪,遍寻长春周边旷野,遇到满意的条件,他一蹲守就是几天甚至一周时间,风餐露宿,为偏振遥感研究积累了大量数据基础。为了整理研究结果,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就连陪同爱人生产的一周产假里,他也在陪护房间里支起电脑,整理材料。
在他和研究团队的不懈努力下,他们取得大量成果,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7篇;主持省级以上项目1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获得吉林省科技技术奖三等奖1项。获得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他的团队被确定为吉林省高光谱偏振遥感与典型地物目标识别创新团队。
拼搏奋进重成效
“沉下心、扑下身,脚踏实地谋事创业,埋头苦干创新发展。”这是他做事的原则。他对自己负责的工作领域,务必做到求真务实见成效。
2002年,学校制定“双语”特色四步走发展战略,2003年在数学、化学两个专业试点双语师资培养,开国内高校基础教育双语师资培养先河,至2010年前后,学校持续发力,成立双语教学培训中心,在师范专业全面推进双语师资培养,引进多门国际课程与教材,成立双语教育研究院。2011年,吕云峰调任到双语教育研究院担任副院长(主持工作)。那时候,双语师资培养虽然已经走在路上,但是面对着这个在全国师范院校中尚属新兴领域的工作,仍然困难重重。“刚到任时,面对着制定培养方案、培养师资力量、开展教学活动等系列问题,无章可循,无经可借,真是瞬间能急白头发……”走过了那段艰难岁月后的他满脸释然地说。
到任后,他带领双语教学团队潜心研究、认真调查,继续在本科教育阶段开展基础教育双语师资培养实验,深化"语言+内容+实践+文化"融合互动的培养模式改革。
为了构建"提前预定-合作培养-实习就业"一体化的培养体系,他多次带领团队利用周末、寒暑假时间开展调研。周五下班后,他们乘坐晚上的飞机连夜赶往南方发达城市,利用周六、周日走访国际学校的校长、教务主任等基础教育双语一线人员。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不耽误周一的工作,他们常是周日连夜返回长春。
近年来,他和国际教师教育学院的党政班子、教学团队成员一道走遍了北上广深等地的近百所国际学校,收集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明确了我校国际英汉双语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构建了科学的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为我校国际英汉双语师资培养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我校先后与60余所国际学校建立伙伴协作关系,创建合作共同体,确立了我校在全国双语师资培养中的领先地位。2013年,我校发起创立中国双语教师网络联盟,创建双语教师教育共同体;2015年,我校成立国际教师教育学院; 2016年,我校创新性地建立长春师范大学国际教育董事会。2017年审核评估中,我校双语教育的办学特色及100%的就业率引起专家的重视,双语教学改革及成效获得专家一致好评。
在深入推进双语教学改革的同时,他与教学团队也十分重视实践经验的收集、分析和思考,将多年教学研究及实践经验与教育理论相结合,形成了大量可推广的成果。双语团队曾获吉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项,三等奖一项,出版双语教材30余部,发表双语相关学术论文20余篇。
几年来,他大力推行双语课程改革,注重过程训练与考核,利用董事会与网络联盟两个平台,构建了以合作开展教学研究为辅助的国际教育协同创新共同体的模式,大力提升了国际英汉双语师资培养质量,巩固了我校在双语教师培养领域的领先地位。
知难而上勇担当
“常处新状态,常保新姿态,敢于迎难而上,敢于主动担当。”这是他作为党的干部的应然态度。他敢于担当作为,注重方式方法,积极想办法推动许多制约学校发展的复杂问题的解决。
2017年6月,他接任教务处处长时,正值审核评估整改阶段。他牵头起草了《长春师范大学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整改方案》,明确审核评估整改工作任务,落实责任清单,稳步推进各项评估整改任务的落实和开展。
2018年可以说是高等师范教育的“大年”。国家和省里先后下达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大学、特色高水平学科专业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等近十项重大改革意见,召开了全国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他与同事一起,深入基层调研、主动外出学习,认真思考,大胆实践,落实各项教育教学改革意见,取得扎实成效。
专业“停招”“撤销”对于任何一所高校来说都是改革的“深水区”。2017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专家就我校专业设置和结构问题提出了相关意见。专业调整和优化成为学校进一步推进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台阶。如何迈好这一步,是摆在他及教务处团队面前的关键问题。开展此项工作不仅需要细致的思考、充分的论证,需要敢当敢为,真抓真干的魄力和勇气,更需要因时制宜、灵活反应的工作方法。他与同事们深入教学一线,多次召开不同层次的座谈会,使教师和专业负责人深刻认识到专业调整对学院、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通过专家评、教师提、自我找,完成了15个整改专业的论证工作,并形成了长春师范大学专业结构优化调整实施方案初稿。学校专业调整和布局优化平稳地走出了最难的第一步。
“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他积极推进学校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打出一系列包括组织修订2019版人才培养方案、开展通识必修课综合改革、组织优质课程建设、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等落实学校内涵式发展的组合拳。他牵头组建创新创业学院,积极提高教学管理信息化程度,理顺教学运行程序,实施教学质量过程管理。一些列改革举措,确保了学校教学秩序稳中向好发展。
修身立德忠于党
“修身立德是立身做人的基础。”这是他做人的信条。他为人若此,恰体现着他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他一面加强自身学习,一面积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先后为党员同志做《领悟十九大报告核心要义,推动教学改革发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党建促服务》等多次党课报告。
他自觉把自己摆进纪律规矩里,“把权利关在制度的笼子里”,要求同事做好的,自己首先做好。对于制度建设,他深有体悟:“制度是一个组织机构的基本遵循。没有制度的组织,归根结底就是人治。人治思维对教学工作是极其不利的。”他担任教务处处长先后主持修订和制定了《学生转专业管理办法》《长春师范大学教务处内部管理规程》《长春师范大学学生课程结业考试加分政策(讨论稿)》《长春师范大学辅修及双学位教育管理暂行办法(讨论稿)》《创新创业导师管理办法(讨论稿)》《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讨论稿)》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了教务管理及运行相关程序,明确了相关纪律要求,使学校教务管理工作的规范性、严谨性提升一个台阶。
他以党员的责任使命严格要求自己,同时也带动了其他同事紧跟紧随。他严格要求教务处每一位同志,在学业考试、教学事故处理、学生转专业等关键问题、关键环节上,严格执行程序、严肃履行职责、严守组织纪律,坚决杜绝“违章办事”。“严格要求就是对我们最大的保护。”教师林鸣理解地说。
【采访手记】他有一颗爱党心,做党的好干部,不忘初心,一心为民;他有一颗爱生心,做学生的好老师,传承师德,教书育人;他有一颗爱学心,做求真的好学者,科研路上,求实创新。以爱的名义,他全心投入,一切阻碍若摧枯拉朽;以爱的名义,他行之所向,“咬定青山不放松”,跨越一个又一个山峰。
(记者:赵士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