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长师新闻 · 正文
312018-104

【典型选树】别具匠心 做学生职业生涯的领路人 ——记就业工作指导处就业指导教研室主任张婧群

来源:宣传部 发布: 日期:2018年10月31日 08:36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 只有让被教育者看到自己前途的方向和所有可能达到的目标,才能使其产生学习和奋斗的力量。我校就有这样一位教师在默默地诠释着就业创业教育的真谛:给学生以希望,挖掘学生的优势,发展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意识,让每一个学生扬起希望的风帆。

她就是我校就业工作指导处就业指导教研室主任张婧群。她从事就业创业教育教学工作10余年,主要负责我校《大学生职业发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创业基础》三门课程的课程体系建设、就业教育教学师资的选拔与培养、职业咨询与指导等工作。她在平凡的岗位上从事着不平凡的事业,深受学生、同事、领导的好评,在我校就业创业教育教学的发展历程中竖起了一面旗帜。


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做有温度的就业教育

2008年年底恰逢经济危机,也是张老师初到就业工作指导处之时。此时正值大学毕业生求职的重要时期,世界性金融危机给大学生就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有些公司减少用人数甚至是冻结招聘。面对如此严峻就业形势,张老师并没有在她的课堂上大肆讲授就业形势的严峻程度,怕给学生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却反其道而行之,将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综合运用“生涯人物访谈”、“生涯彩虹图”、“职业体验”、“360°评估”、“简历诊断”、“面面相觑”等“玩学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又达到了课程预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获得了学生一致好评。


这种教学模式的大胆尝试,对于初为就业教育教师的张老师来说,可谓是四两拨千斤啊。她深深地感受到:欲给学生一滴水,老师先要有一桶水。为此,她认真钻研各类就业创业教育教材,深入了解大学生在求职择业时的困惑,结合最新就业创业教育研究成果,以我校毕业生的实际就业走向为参考,依托教研课改课题,重新构建《大学生职业发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大学生创业基础》三门课程的课程体系,将课程分模块教学,运用网络学习平台,有效地进行教学组织,简化学习成绩认定。同时,在课后及时开展教研室活动,总结反思,不断夯实就业创业教育教学基础,完善课程体系。有道是:“苍天不负苦心人。”经过五年的建设,我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荣获省级就业创业类课程二等奖,《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获批全国优秀教材的课题立项工作。同时,张老师把就业创业教育教学中的显著成效,提炼申报我校教学成果奖,荣获二等奖。她本人也荣获吉林省首届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赛一等奖,长春师范大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赛二等奖、吉林省教育厅“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特聘培训师。



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做有效度的职业咨询

“出国、考研、考公务员、就业、创业……”这些是多数大学生临近毕业最难做的一道选择题。身为大学生步入职业生涯的引路人,张老师总会让学生主动去思考自己的未来,这对学生来说意义非凡,对张老师来说并非一件易事。为此她根据学校开展职业咨询的需要,通过培训学习,获得GCDF生涯规划师、BCC生涯教练、国家级就业指导师、创业指导师等认证。

职业认知、自我探索、职业决策、求职心理调适……这些问题都会经常出现在张老师的咨询案例里。张老师最注重的是来咨询学生的全面成长与发展、改进与提升的过程。在她的咨询里,最常用到的是教练技术,也常被学生称为“张教练”。教练技术的重点在于理念引领,助推学生自己探索、聚焦目标、激发行动、调整心态、改变状态、引发学习、发挥潜能,使其学习和生活更加平衡,应用起来也最具实效性。由于咨询案例都需要保密,经学生本人同意,现截取一个成功的咨询案例与大家分享:小谷(化名)同学,大学四年里一直备战考研,大三就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在考研成绩下来后,失望地找到了张老师求助。从来没有考虑过就业的她,现在不知道该何去何从。张老师在与她面谈后,及时做了思想疏通和求职心理调适,缓解了她的焦虑心理、怯懦心理。面对一个职业目标模糊,且没有实习实践经历的白纸生,张老师先聚焦问题,引导小谷做出选择,是继续备战考研还是找工作?小谷做出就业的选择,张老师随即为她进行了职业测评,从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价值观和职业能力四个维度,耐心地转变小谷的就业观念,以择己所爱、择己所长、择己所利、择世所需为原则,帮助小谷找到适合的职业倾向,最终小谷做出了职业决策,充分利用她考研备战的经验与自身优势,考取了市税务局,目前已经晋升为科级岗位。

改变就业的发展模式:做有向度的团队建设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就业教育工作有很强的挑战性,知识面窄不行,思路不清不行,理论水平不高不行,但光有这些还不行,除了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埋头苦干的拼搏精神之外,更需要一个有实力的团队来共同完成,因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未来。要想干好这项工作,光靠一个人是不行的。


如何建立一支稳定的就业教育师资队伍,一度成为张老师的困扰。何为“稳定”?其实就是缘于对就业教育工作的热爱,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厘清这一点,问题便可迎刃而解。十余年来,就业工作指导处共累计选派培训就业教育教师300人次,通过培训她在不断地搜集教师们个人兴趣与成就,以此为基础凝练团队精神——乐于奉献;学校职业咨询的开展是团队高效运转的好契机,咨询既没有费用也不算课时,这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统一的最佳体现,以此为推动凝练团队目标——服务学生;基于就业创业教育课程的改革,课程的考核方式以“简历+模拟面试”大赛来检验教师的教学成果,这就要求各模块的老师必须通力合作,责任共担,以此为核心凝练团队文化——合作共赢。就这样,她影响着身边越来越多的同事加入这个行列,目前已经逐步建立了一支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就业教育教师队伍,这群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精益求精,共同践行着“个人智慧,仅是草尖露珠;集体智慧,才是长河流水”这句箴言,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他们不平凡的人生。

改变教育的科研范式:做有深度的探究求知

张婧群并没有在过去的成绩上停滞不前,她很重视对就业创业教育教学规律的总结,在就业创业教科研成果的推动下,不断将先进的教科研成果应用到就业创业教学中去,反哺教学,如依托就业创业课程运用教练技术,推动我校“双困”大学生自主就业和创业。曾连续三年,我校“双困”大学生就业率达95%。正是这种求实务实的精神,让她不断在科学研究这条陡峭的山路中一直前进,于2017年9月晋升为副教授。


近年来,她参与出版就业创业校本教材2部,先后发表了就业创业相关论文10余篇,主持和参与就业创业相关省级教科研课题10项,获得吉林省就业创业优秀论文评比活动一等奖,2017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证研究论文二等奖。连续两年被评为校级优秀就业指导教师,先后获得了吉林省就业工作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吉林省“双师型”教师、吉林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优秀指导教师、长春市首届“长春之光”创业大赛优秀指导教师、校级优秀党员、校级优秀辅导员、校级优秀带训教师等荣誉称号。

记者手记:新时代需要无私奉献,需要锐意进取,作为新时代的奋斗者,张婧群爱岗敬业,甘于奉献,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无怨无悔地工作在就业创业教育教学工作第一线,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倾注自己全部爱心,付出自己全部精力。

(记者:殷炳艳)



一键分享参数错误,请手动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或好友

一键分享参数错误,请手动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或好友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或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