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思想理论大讲堂”第39讲在我校新图书馆报告厅举行。本次讲座邀请到延边大学方浩范教授,他以“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践行”为题,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讲座由青马导师姬咏华主持,青马导师、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和研究生、部分学院党总支书记和副书记、青马学员及各学院马克思主义爱好者聆听了本次讲座。
方浩范,延边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近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多项课题,发表论文40余篇。主要研究领域为儒学思想及先秦哲学、伦理学。
方教授表示,不论是文化还是传统文化都是宽泛的、很难界定的概念。伴随成长环境的不同、思考角度的差异,文化这一概念就更为广阔深邃。在他看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以中原地区(山东)为中心、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文化。
方教授以深厚的文化理论向师生讲述孔子、孟子、荀子在人性论方面的思想差异。所谓“性相近,习相远”,在孔子看来人本性无差异。孟子主张性善论,荀子主张性恶论是由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决定的。孟子强调慎独,独处时保持善性,克制欲望,方为君子。荀子重礼、法,倡导人通过内心认知与外在行为两方面追求善。方教授进一步阐述自己对佛道儒的观点,认为佛学是出世哲学,道家思想是人生哲学,儒家思想强调入世这一现实问题,是门政治哲学。在这一问题上,孟子见解尤为深刻,他将孔子“仁爱”思想提升至仁政的高度,将儒学与政治紧密结合。
谈及传统节日,方教授认为当前中国人对传统节日仍不够重视。在关于“人欲”问题上,方教授认为人本性的善恶只有在关键时刻才会显现出来,欲望在一定程度上并非恶。个人和集体的利益紧密相连,个人欲望一定程度上推动着整个团队的进步,促进社会的发展。
中国青年的理想与自信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并随着历史演进不断与日俱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国青年引以为傲的文明标识。作为青年一代,我们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科学评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


(青马学员:李坤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