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长师
当前位置: 首页>>媒体长师>>正文
媒体长师

【中国教育报】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唯有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故事

2022年03月18日 11:45  点击:[]

编者按: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他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3年来,广大思政课教师积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和亲和力,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本期特刊登三位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故事,以飨读者。

魏伦:思政一体化建设“探路者”

一个个英雄人物,一段段苦难辉煌,一场场激烈的战斗,我们党一次又一次在危急存亡关头挽救了中国革命……在长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魏伦的“中国共产党史”课堂上,党的历史在他带着温度和力量的讲授中变得生动鲜活,充满了感情,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

在魏伦看来,让思政课变得生动鲜活,培养出合格的思政教学人才,这就是自己的使命。

如何让思政课“有滋有味”?要答好这一问题,必须要了解学生的诉求,于是魏伦向全校一万多名本科生发放了线上调查问卷,问卷显示,学生们期待的思政课是贴近生活的、有鲜活事例的,而不是空讲理论。

经过思考,魏伦总结出了一套“魏氏思政教学法”:“‘大水漫灌式’的思政课早已不合时宜,只有以兴趣为导向,以学生自身熟悉的专业领域为桥梁,唤醒自主学习意识,才能实现‘精准滴灌’。”魏伦说。

在美术专业的思政课堂上,魏伦搬来了《革命理想高于天》《黄河颂》《转战陕北》等红色经典画作,学生们看到平时研究已久的画,瞬间来了兴趣,争先恐后地讲述着画作背后的故事,重温那些重要的历史时刻。

在环境科学专业的思政课堂上,魏伦发动学生调研吉林生态环境变化,从建设美丽中国的吉林行动中分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内涵。大一学生李霖在期末的课堂展示上说:“作为一名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分析环境是家常便饭,但这是我首次把环境政策与专业学习结合,这让我的理解更加深刻了。”

精准教学让思政课真正上到了学生心坎里。学生们都说,在魏老师的课堂上,能够真正有所得、有所悟。历史是鲜活的,人物是生动的,脉络是清晰的,思政课变得不再无聊。

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和大学思政课教学脱节,是魏伦一直担忧的问题。2018年,吉林省在大中小学开设“学习筑梦”思政课选修课。魏伦认为这是促进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的好举措,有利于打破思政课条块分割的局面,于是他毫不犹豫地主动报名,参加了工作团队。

作为一体化教材编写的领头人、大学段的专题编写者,魏伦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如何打破不同学段的区隔,在教材内容上达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教学效果。

在和多名一线教师深入沟通后,魏伦想出了集体备课的方法,以最直观的方式,展示交流不同学段的授课实际。于是,不管线上线下,每周雷打不动的集体备课变成了魏伦的一项重要任务。

打开魏伦的微信,教材编写团队的群聊是置顶的。他告诉记者,这个工作群不仅没有设置消息免打扰,反倒更期待“打扰”。从专题名称到章节题目,从写作风格到图文组合,魏伦都必须和团队成员反复研讨,逐字逐句修改,力求做到文风统一、用词精准、精辟凝练。

在魏伦的电脑里,储存着几百个带有不同日期编号的文档,这背后是长久的冥思、激烈的讨论、不眠的夜晚。在魏伦看来,这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他说:“我们编的不只是教材,更是面向未来的事业,一定要让教材全面系统地展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吉林大地的生动实践。使学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不负青春韶华,在新时代谱写青春华章。”

在常态工作之外,魏伦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指导学生参加思政课教学比赛。他认为,针对比赛开展的集中性训练对于学生而言是一次全方位的历练和成长,作为指导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取得好成绩,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积累宝贵的经验,为今后走上讲台做准备,这比奖状证书要珍贵得多。

在指导学生讲好思政课上,魏伦有着自己独特的方法。他认为,授课内容首先要合乎主题,观照现实,同时要考虑到受众视角,要让思政课真正如盐入水、浸润人心。

面对学生的喜爱,魏伦说:“之所以深爱着思政课教师这个身份,是因为无论沧桑几何,都可以永远面对朝气蓬勃的青年学子,这也无时无刻不提醒着自己永葆对信仰的坚定、对真理的执着、对教育事业的忠诚。”


 

原文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2-03/18/content_606815.htm?div=-1

转载自《中国教育报》(2022年3月18日05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