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长师
当前位置: 首页>>媒体长师>>正文
媒体长师

【中国社会科学网】锤炼文学史文本

2018年07月23日 18:16  点击:[]

7月14日,由长春师范大学、社会科学战线杂志社、吉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以及《华夏文化论坛》编辑部联合举办的“中国近现代报刊文献与文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在长春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中国近现代报刊文献整理与文学研究”“现代传媒与近现代文学的关系研究”“中国近现代文学流派与作家作品研究”“中国近现代女性文学研究”等议题展开交流与探讨。

逐步走向世界的中国近代文学

近代文学不仅连接了古代文学,也支撑了现代文学。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张福贵认为,从事文学研究需对文学史料与文学资料两个概念进行详尽辨析。能进入文学史的文学资料可以称为文学史料。文学史料研究的过程是构筑文学史的过程,而不是对某一个文学现象、某一个作家研究的细节填充。只有具备文学史“标的物”特点的文学资料才能成为文学史的构成部分,文学研究者要具有一定的穿透力和鉴别力,才能辨析史料和发现经典。文学史是丰富的,真正能被历史所承认并被研究者形成共识的文学“标的物”是极其稀少的,文学史家的任务就是通过文学“标的物”的发现,形成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真正的文学史文本。

华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院长左鹏军提出,在中西古今文化碰撞冲突、交融汇通的背景下,中国近代文学发生了深刻变革,近代文体观念和文体形态也随之调适与变化,显示出新的变化发展趋势,从而使近代成为中国文学史和文体史上具有特殊价值的转换阶段。经历了这次变革之后,中国文体逐渐进入了重建生新、尝试探索、创造发展的新时期,同时也是逐渐自觉、主动关注并试图融入世界文学与文化格局的新阶段。

挖掘文学的现代性走向

创刊于1911年的《妇女时报》是清末民初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妇女报刊。其创刊目的是倡导男女平等的社会风气,宣传妇女生活知识,帮助妇女树立独立自主的思想,启发妇女承担民族国家责任,强化国民意识。长春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刘钊认为,《妇女时报》展示了清末民初文学空间的性别与消费关系。《妇女时报》刊发的许多优秀作品,其通俗性、消遣性以及小说创作的审美追求,没有被文学的政治功能要求所屏蔽,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展现了清末民初妇女社会地位和生活的真实变化。研究人员以《妇女时报》为例开展研究,有利于挖掘传统与现代融合、冲突的时代特质,以及文学现代性的走向。

长春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杜若松表示,中国妇女运动与中国革命是同步的,嵌入在民族解放和阶级解放之中。性别秩序的变迁,不仅体现在运动式的革命实践中,呈现在话语秩序与文化秩序的重构中,也体现在文学对生活的再描绘中,更散落于处处可见的女性生活细节处。期刊的视角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革命与中国女性问题在社会上传播、发展、争鸣、纠缠的场域,从而可以对妇女介入社会革命过程中的性别话语变化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

  记者:赵徐州

原文网址:

http://www.cssn.cn/xspj/xspj_xsjl/201807/t20180723_4508579.shtml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