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长师
当前位置: 首页>>媒体长师>>正文
媒体长师

【中国社会科学网】吕萍:整理家谱发掘史料 推进满学研究——《佛满洲家谱精选》整理出版

2018年03月23日 06:45  点击:[]

 

中国社会科学网      3月18日  作者 赵徐州

 

学者简介:

  吕萍,长春师范大学满族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东北史、满学、民俗学研究。近年来主持完成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重点科研项目、吉林省社科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社科项目10余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等项目3项,获省部级科研优秀成果奖6项。在《民族文学研究》《社会科学战线》《中央民族大学学报》《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满族研究》《满语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出版专、编著《达斡尔族萨满文化传承人——斯琴掛和她的弟子们》《满族文化论集》《中国满学》等9部。

《佛满洲家谱精选》封面 本网记者 曾江/

吕萍教授2012年在满洲正白旗乌拉纳喇氏修谱祭祖大典上与族长合影

满族家谱做为重要的历史文献日益受到满学、清史等研究领域学者的重视。《佛满洲家谱精选》新近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分为吉林、辽宁、黑龙江三卷,共收家谱18部,完整地汇编影印了精选的佛满洲家谱,其中不乏鲜为人知初次面世的家谱,为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中国社会科学网近日就《佛满洲家谱精选》相关问题采访请教了该书主编、长春师范大学满族文化研究所所长吕萍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网:很多读者可能首先想了解书名中的“佛满洲”指什么?

  吕萍:“佛满洲”即“旧满洲”、“陈满洲”之意,与“伊彻满洲”也即“新满洲”相对。学界多数观点认为佛满洲是指太祖时期归附编入旗籍的女真人;伊彻满洲是指太宗时期及以后归附入旗的女真人。关于本书的定名,作为编者,我们思考再三,因其涉及本书如何收录满族家谱,即收录满族家谱的取向是什么。借鉴以往所出版的各种满族家谱选辑,从收藏地域上看,或是以市、省为界,或是全国范围,谱主包括满蒙汉八旗,亦即“满族”。满族是当代的民族学概念,而在清代则称为“满洲”,满蒙汉八旗统称之为“旗人”。“满洲”在清代分为“佛满洲”和“新满洲”,“佛满洲”是满族共同体形成的核心。我们认为,专门收录整理佛满洲家谱出版,更有益于研究满族共同体发展变迁。从这一理念出发,以“佛满洲”定名,经过精挑细选,编辑出版这部《佛满洲家谱精选》。  

  中国社会科学网:为什么想到要整理出版这些家谱?您是何时开始注意到满族家谱的?

  吕萍:我从事满族文化研究工作多年,在满族史、满族民俗、满族民间文学研究领域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些许成绩。关于家谱,我最早是在萨满文化调研中开始关注的,一些萨满神本子里附有家谱或谱序(包括汉军旗香),“烧官香”仪式更是悬挂烧香家族“普单”,特别是2006年接待前来吉林调研收集家谱的何晓芳研究员,在得知她正承担清史工程中有关满族家谱整理研究项目时十分高兴,与之请教相关问题,对民间家谱的价值有了进一步认识,更关注于收集整理民间满族家谱资料。满族人有龙年续谱的习俗,每到龙年全家族人聚集一起,在谱的故人涂黑色字,新人入谱写红色字。2012年龙年之时我应邀参加了吉林诸多满族大姓家族续谱烧香活动,这样就接触了很多家族的家谱、谱单等材料。为我与何老师后来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满族家谱是研究满族发展史和民俗变迁史的重要史料,近年来随着满族史研究和清史研究深入拓展,开展社会学、民族学与人类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专家学者将目光从正史资料转向注重满族家谱研究。满族家谱研究除各图书馆外,在民间有大量收藏。二十几年来,满族家谱整理出版数量较大,但大多为将原本点校后重新排版印刷,尽管再现了原本文字内容,但却没有保留家谱原貌,使其史料信息及价值丢失很大,远远不能适应当代多学科交叉研究满族历史及原生态文化的需要。因而,各学术团体、特别是各学科专家学者迫切需求获得原谱进行研究。但是,一部好的满族家谱的原谱,往往具有一定收藏价值,不方便研究者放在案头随手进行研究,实践呼唤国内外国家图书馆大量收藏复印本提供给研究者,如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委员李治亭,北京大学教授徐凯,南开大学教授杜家骥、常建华等等都向我们提出出版一部原谱影印本的满族家谱。正是出于这种需要,我们萌生了编辑本书的想法,得到上述诸位学术先贤的支持与赞赏。

  《佛满洲家谱精选》出版以来很受好评,《清史研究》2017年第3期在封三对这套书作了推介。《地域文化研究》2017年第3期,刊登了中央民族大学赵志忠教授写的书评《满族家族研究的集成之作——读〈佛满洲家谱精选〉》,对本书给予很好的学术评价。

中国社会科学网:那么此次出版的这部满族家谱有何特点?

  吕萍:《佛满洲家谱精选》辽、吉、黑三卷,共影印满族家谱18部,其中有瓜尔佳氏、富察氏、那拉氏、萨克达氏、赫舍里氏、索绰罗氏、觉尔察氏、喜塔腊氏、巴雅喇氏、萨嘛喇氏、洪雅氏等。这些谱书不仅体式完备,内容丰富,史料翔实,修纂时间早,延续时间长,修谱人文化水平高,多有名人序言,原谱保存完好,特别是有些内容佐证历史,可补史书的缺漏和不足,而对版本学、古文学等研究尤具史料价值,可以说是弥足珍贵的民间史料。

概括而言,《佛满洲家谱精选》有以下特点:一是全部收编佛满洲家谱;二是仅收编谱书,收录的谱书内容全面,具备序言、世系、祭祀或家规等内容,而谱单、谱折等概不收录;三是尽可能收录《八旗满洲世族通谱》、《清史稿》等有载录的佛满洲家谱,或为地方满洲名人家谱;四是收录各图书馆没有收藏的满洲家谱。

本书弥补了以往满族家谱整理缺陷,将收藏于满族民间的家谱原件影印,同时,在每部家谱影印件之前加上整理者撰写的简介、相关注释。简介详实介绍该家谱的收藏背景、该家族历史、经济社会及民俗传承情况,并将当代该家族整理的相关资料附录其上,便于从各学科角度深入研究。此次编辑影印岀版《佛满洲家谱精选》,既保存了满族民间资料,更使谱书面向社会,其结果,必然是既满足了史学研究的迫切需求、社会各界的期待,更展现了民族文化的精彩。  

  中国社会科学网:请您简要介绍下满族家谱有何价值?

  吕萍:无论史学或是与史学相关的各学科如若深入发展,资料收集是最坚实的基础。满学研究为了拓宽资料来源,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已经有学者将挖掘资料的目光转向民间收藏的满族家谱,进行整理出版,并取得一定成果。伴随着满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满族家谱作为一种重要史料已被满学学者所认可。其主要价值包括:一、记载满族历史源流及世系。二、记载满族定姓命名的起源。三、记载满族社会生活叙事。四、记载满族八旗崇尚建功立业的民族心态。特别是在佛满洲家谱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满文字及用满文记录的文章。《辉发萨克达氏家谱》修于清光绪二十四年,其中家族墓地图说明中就有30多处满文标注,如《德胜门外大豁口东满井祖茔坟座记载》“右一座 barin sini omolo sinda bufu deijimbi (右一座葬巴林,其孙焚包袱)”。更难得的是,在《辉发萨克达氏家谱》中用满文记录下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康熙年间的上谕,“elhe taifin i juwan duici aniya jorgon biyai ice duin de gu taigiyan dergi hese be ulame booi amban karu hailasun de wesimbuhangga de sargan juse sonjoro de sakda meme eniye ajige meme eniye mukūn i emu halai sargan juse be gaijara be naka sehe.(康熙十四年十二月初四日顾太监奉上谕,传内务府大臣噶鲁海拉孙,今选女子萨克达嫫嫫额娘一姓族中女子等止选,钦此。)这种带有满文的家谱是清代早期满族家谱的继续与保留,对于我们认识满族家谱的源流与发展具有一定的价值。满族谱书在史学研究中既然有着如此的史料性、重要性、珍贵性,社会各界就理当积极挖掘、抢救、整理、研究和保存。  

  中国社会科学网:那请您介绍下满族家谱在记载满族历史源流及世系方面的价值。

  吕萍:满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满族家族文化是满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满族家谱却是这种家族文化的主要载体。满族家谱的产生有其深厚的传统文化背景,亦与自己的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满族家谱产生缘由既有中国史的共同性也有满族历史的特殊性。满族家谱源起于“结绳记事”。满族有文字的谱书自努尔哈赤时期的《满文老档》开始。老满文创制后,努尔哈赤命令将他的政治、军事、生产、生活、外交等一切事务记载档子里,集成为《满文老档》,这就是满族谱书修纂的开山鼻祖之作。清入关后,即沿袭明制于顺治九年(1883)设置了宗人府,掌皇族属籍,纂修皇族谱系的《玉牒》。在有清一代,八旗满洲尤其贵族受汉族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门第观念日益受到重视。康熙《圣谕》16条,其中第2条就是:“笃宗族以昭雍睦。”雍正《圣谕广训》中要求“修族谱以联疏远。”雍正五年,管理旗务大臣等奏准:“凡系世职官员,令其预先缮造家谱,存贮都统衙门;其后若有应行增入者,令于岁底俱保增入”,经八旗都统核实,上奏皇帝批准,官员才可袭职,谱书成为袭职的凭证,北京、辽宁等地图书馆、档案馆收藏的《八旗佐领承袭缘由谱》,就是为袭职而抄录的家谱世系。

  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可是作为宗法“血脉文献”的家谱编修之风却达到封建社会的顶峰。满洲各氏族的修谱热忱,一是受到了汉族文化强烈影响,吸收了汉族的谱牒文化,二是八旗人全国各地驻防人口分散需要收族,三是官职承袭必具家谱核实凭证,四是皇帝与清政府的提倡,五是满洲入关后各氏族对其始祖及先世功名人物的缅怀追念,六是婚姻联谊重内亲的需要,等等因由,促使清代修谱岀现三次热潮。第一次是在康雍乾三朝,岀现了“盛世修谱”热,尤其在乾隆朝,国家安定,经济繁荣,人民乐业,岀现修谱热潮理所自然。第二次是在嘉庆年间,国内战乱已基本平定,满洲各氏族祈盼大清中兴而掀起修谱热潮。第三次是清代晚期,尤其光绪年间,满族编修家谱进入又一个繁盛时期。此阶段八旗人口大量增长,而八旗制度管理却由于清政府摇摇欲坠而日益松驰,八旗人丁流落各处,旗档记载不全,或旗档完全散轶,满族人已经不能依靠清政府旗档登记造册记载世系,所以,往日依靠八旗官府的满族人只有各家各族自行编修家谱,以免本家族世系源流失传。另有,面对清王朝衰亡,满族怀旧的民族心态和民族意识发挥作用,也增加了修纂家谱的动因。目前,除乾隆时期告俊的官修满族家谱《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存世之外,绝大多数现存的满族民间家谱皆为清光绪年间续修或初修。由于这时期的印刷业在民间逐渐普及,为满族谱书修纂印刷提供条件,使满族谱书修编盛行。  

  中国社会科学网:请问您今后在满族家谱整理和研究方面有哪些学术计划?

  吕萍:我们手头有大量的一手资料,在此次出版佛满洲家谱后,下一步我们正在筹划推出伊彻满洲家谱,还计划出版汉军旗家谱,这样就把满族家谱出齐备了。我们对这个计划很有信心。  

2013年吕萍、赵阿平、何晓芳等学者在清西陵满族守陵人后裔家看满文材料

乌拉街满族伊尔根觉罗赵氏家族后人在整理新挖掘的满文家谱

 

原文网址:

http://www.cssn.cn/gd/gd_rwdb/xhlt/201803/t20180318_3879286.shtml

 

 

关闭